讎的解释|讎的意思|康熙字典“讎”的释义
字頭:讎
| 讎 | 古文:𢢧、𠵁、𢛇 简化字:雠 |
部首:言
部首筆畫:7
部外筆畫:16
總筆畫:23 拼音:chóu 注音:ㄔㄡˊ
倉頡:OGYRG
统一碼:8B8E
卷別:〈酉集上〉
同文書局本:1186頁,第21字 武英殿本:5665頁,第1字
唐韻 市流切 集韻 韻會 時流切 正韻 除留切,𠀤音酬。 說文 猶𧭭也。 玉篇 對也。 正字通 言相讎對也。 詩·大雅 無言不讎。 毛傳 用也。 正義 相對謂之讎。讎者,相與用言語,故以讎爲用。 朱傳 答也。 又 爾雅·釋詁 匹也。 郭註 讎,猶儔也。 廣雅 云輩也。 郉疏 儔侶輩類之匹也。 書·召誥 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 孔傳 匹也,言民在下,自上匹之。 又等也。 前漢·霍光傳 皆讎有功。 師古註 言其功相等類也。 又當也。 前漢·灌夫傳 上使御史薄責嬰所言,灌夫頗不讎。 晉灼註 讎,當也。 又 正韻 售也,償也。 史記·高祖紀 高祖每酤留飮酒,讐數倍。 如淳註 讎,亦售也。 魏志·衞臻傳 子許買物,隨價讎直。 又 字彙補 應驗也。 史記·封禪書 其方盡多不讎。 索隱註 相應爲讎。謂其言語不相應,無驗也。 又 韻會 仇也。於文言雔爲讎。雔,鳥之雙也。人之讎怨,不顧禮義,則如禽鳥之爲,兩怒而有言在其閒,必溢惡之言,若禽鳥之聲也。 書·微子 相爲敵讎。 傳 言不和同。 詩·邶風 反以我爲讎。 疏 讎者,至怨之稱。 左傳·襄三年 稱解狐其讎也。 疏 讎者,相負挾怨之名。 又 字彙 報也。 周禮·地官·調人鄭註 難相與爲仇讎。 疏 按左氏桓公傳云:怨耦曰仇,則仇是怨也。讎謂報也。 又 韻會 挍也。謂兩本相覆挍如仇讎也。 左思·魏都賦 讎挍篆籀。 註 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又 揚子·方言 予賴讎也。秦晉曰讎。 又姓。 前漢·儒林傳 沛人讎遷。 又通作酬。 戰國策 屬之讎柞。 註 與酬酢同。 又或作稠。 書·微子 用乂讎斂。 傳 馬本作稠,云數也,斂謂賦斂也。 又 韻會 正韻 𠀤承呪切,酬去聲。亦償也。 詩·大雅 無言不讎。有平、去二音。 又 字彙補 亦書作讐。
《論壇交流》
|
|
|
|
|
歡迎光臨!
古今人名
周樹人    劉基    匡源 吳夢暘    李時行    榮旗 方彞    李庶    董源 竇群    溥心畬    蔣尊禕 鍾世銘    蕭振瀛    陳子昂 婉詞    孫仁獻    宋美齡 塵霜    月桂    曾之喬 杜十娘    笑柏    聶其璞 聶其璞    瓊英    閻姬 袁裳    薛素素    趙蘿蕤
康熙頻道 請大家幫忙按讚與訂閱/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