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解释|毛的意思|康熙字典“毛”的释义
字頭:毛
| 毛 | |
部首:毛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0
總筆畫:4 拼音:máo , mào 注音:ㄇㄠˊ , ㄇㄠˋ
倉頡:HQU
统一碼:6BDB
卷別:〈辰集下〉
同文書局本:591頁,第22字 武英殿本:2828頁,第1字
唐韻 莫袍切 集韻 韻會 謨袍切,𠀤音旄。 說文 眉髮之屬,及獸毛也。 釋名 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 詩·小雅 不屬于毛。 註 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 周禮·秋官 司儀 王燕,則諸侯毛。 鄭註 謂以須髮坐也。 齊語 班序顚毛,以爲民紀。 註 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 禮·檀弓 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 周禮·地官 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 註 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 禮·月令 孟秋之月,其蟲毛。 又 樂記 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正義曰 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 史記·三王世家 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 註 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 左傳·隱三年 㵎溪沼沚之毛。 又 昭七年 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 周禮·地官·載師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註 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 錫之不毛之地。 註 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又 崔豹·古今注 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 詩·魯頌 毛炰胾羹。 註 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 禮·曲禮 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 廣雅 。 又扻毛,鹽草也。見 雷斆·炮炙序 。 又 高麗方言 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 雞林類事 。 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 井觀瑣言 。 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 西域記 云織細羊毛。褐賴縭, 西域記 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 又姓。 左傳·僖二十四年 魯衞毛耼,文之昭也。 廣韻 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 詩 ,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 顧愷之·竹譜 南嶺有毛竹。 劉美之·續竹譜 毛竹,生武夷山。 李商隱詩 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 儀禮·士喪禮 馬不齊髦。 註 今文髦爲毛。 亦作㲝。 周禮·天官·司裘註 中秋鳥獸㲝毨。 亦作旄。 史記·夏本紀 羽旄齒革。 又 集韻 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 佩觿集 河朔謂無曰毛。 後漢·馮衍傳 饑者毛食。 註 太子賢曰:案 衍集 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 又作𦒷。
考證:〔 史記·夏本紀 羽𣬵齒革。〕 謹照原文𣬵改旄。
《論壇交流》
|
|
|
|
|
歡迎光臨!
古今人名
康熙頻道 請大家幫忙按讚與訂閱/關注!
|